从“贵州茅台”到“村BA”不断走出山的还有贵州蔬菜!_大田栽培技术_小九直播杏彩体育彩票-小九官网首页
header
从“贵州茅台”到“村BA”不断走出山的还有贵州蔬菜!

大田栽培技术 首页 > 栽培技术 > 大田栽培技术

从“贵州茅台”到“村BA”不断走出山的还有贵州蔬菜!

时间: 2024-02-08 01:17:41 |   作者: 大田栽培技术


  在贵阳市正式开幕,会期同时举办了中国(贵州)山地特色蔬菜种业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来自蔬菜种业种苗的专家、企业家、种植户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商“黔菜”未来发展路径。

  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万萍表示,贵州蔬菜是努力、进取的蔬菜,我们有“村BA”、有“茅台”,对标前沿,今后也会有“黔菜”!

  番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蔬菜,也是新型水果、功能性食品。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番茄生产国,总种植培养面积约为1600万亩,产值约为1600亿元,总产量占世界的1/3 。

  得益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良提升,我国番茄已能在东北区域、黄淮海区域、长江区域、西北区域、华南区域和西南区域种植。六大生态区常年生产供应,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比较新鲜的番茄。

  尽管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育种过多注重生产者和售卖者的需求,忽略了消费者感受,近年来番茄品种大多重产量、重果实硬度、重抗病性,风味、品质和口感却不如从前。品种特性、种植方式、采收方式的改变,导致番茄丢失了“番茄味”。

  本次研讨会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李常保带来了《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的报告分享。他表示,科研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求,既然番茄没有了“番茄味”,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找回来。

  因此团队调整了近几年的育种目标,把番茄品质放在了首位,同时兼顾产量抗性,以期通过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新品种。目前已找到了番茄味的基因,丰富了番茄果实颜色外观品质,提升了番茄果实的内在营养,三个方面的科研进步使得现在的番茄越来越好吃。

  而番茄领域的同行也都在不断地进步,对标国外优势品种,发展自己的民族种业。高品质水果番茄方面,有番茄味、品质兼备的番茄慢慢的变多;菜用粉果番茄能够跟的住,追的上国际品种;菜用红果番茄综合性状不次,品质更好;樱桃番茄类型更齐全,颜色更丰富、多元化。

  我国胡萝卜的种植培养面积,从2000年到现在基本没变动,一直稳定在600万亩左右,但产量却有很大变化,几乎翻了3倍。这中间品种和栽培技术影响较大。

  目前华中华北两季茬口主要栽种品种为雷肯德、艾丽卡、红誉系列、中誉系列等,北方早春露地茬口主要品种为翔彩、红宝、中誉139、中誉158等,南方越冬茬口主要品种为早熟品种,晚熟品种SK316。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庄飞云介绍,胡萝卜种源“卡脖子”主要在桔色类型品种,因缺优良品种和种子,90%以上的市场被跨国企业所占有。品种单一,种子十分昂贵成为普遍现象。

  近年来庄飞云团队通过研究,已经在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遗传调控及育性恢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并建立了胡萝卜耐抽薹性鉴别判定技术和选育方法,建立1012 的胡萝卜育种技术评价体系,让胡萝卜多点多茬口育种的效率提升3倍,10年追赶日本30年成效。

  冬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产量高、收益好、易栽培等优点深受农民的喜爱。我国冬瓜种植培养面积达500多万亩,广东、山东、河南、安徽均有较大种植面积。

  “基因组大、重复序列多,缺乏基因组信息,是冬瓜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彪表示。据悉,团队目前已完成冬瓜基因组De Novo测序及核心资源基因组重测序和冬瓜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绘制,为后续开展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

  此外,针对品质、种子、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团队进行了基因定位及克隆。已定位到对提高冬瓜果实耐储性和抗病性有很大帮助的蜡粉基因;定位到籽型基因,解决发芽率问题;定位到冬瓜种子大小基因,提升种子活力及产生幼苗质量。并根据以上性状的定位结果,开发了不同性状的分子标记,创制了不一样的育种材料,提高了育种效率。

  我国是黄瓜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量占世界黄瓜的80%以上。但由于黄瓜遗传基础狭窄,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种质资源的贫乏也极大地限制了重要性状遗传机制及优异基因的发掘克隆。

  为拓宽遗传基础,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虞夏清团队以远缘杂交和细胞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对栽培黄瓜品种进行改良,已培育出高端温室型、果面光滑无刺的“南水”系列水果黄瓜、“南抗”系列密刺型黄瓜以及“宁运”系列耐贮运黄瓜等具有不一样属性的优良品种,并正在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虞夏清表示,甜瓜属近缘野生种中蕴藏有大量有用基因亟待发掘利用,未来黄瓜多倍化与品种改良研究还任重道远。

  贵州属我国六大优势产区之一的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依托中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气候特点,可以生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冲击全国夏秋淡季市场;依托低热地区冬季温暖的气候特点,可生产茄子番茄等蔬菜冲击全国秋冬淡季市场。夏秋蔬菜外销优势突出,冬春蔬菜保供具有潜力。

  2022年全省蔬菜种植培养面积为2271.6万亩,产量达3355.7万吨,面积和产量较2021年同比提升0.2%和2.3%。蔬菜产出排名全国第十,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3.2%。

  张万萍介绍,贵州蔬菜生产具有产区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蔬菜从单纯注重产量向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从单一抓生产向抓全产业链转变,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然而优势背后也还存在很多短板,如规模化程度低、科学技术人才支撑不够、集约化育苗程度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育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种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这样一些问题仍然限制着贵州蔬菜产业的发展。

  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李经纬表示,《贵州省“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4个种质资源库、1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4个粮油作物良种生产基地、1个品种测试体系DUS测试中心,开展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工程。通过以上布局来提升贵州蔬菜种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邓英也同样表示,贵州蔬菜种质资源丰富,对新品种选育具备极其重大资源支撑。当前贵州已共收集到14个科,26个属,31个种的4916份材料,后续将进一步开展资源精准鉴定和挖掘利用。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任华中、华智创新研究院育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叶昌荣以及广西现代立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汉卿分别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分子育种及大数据技术应用、以种为依托的产业振兴路等内容,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种业视听盛宴。

  据悉,除设置开幕式和研讨会外,组委会也在9月15日至16日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大会种业成果展览和品种田间展示,展示黔菜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