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打造“种业航母”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_行业新闻_小九直播杏彩体育彩票-小九官网首页
header
甘州区打造“种业航母”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甘州区打造“种业航母”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01-18 14:44:04 |   作者: 行业新闻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甘州区坚持把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立足打造河西国家级制种高地和国家一流、世界知名的玉米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集成现代农业技术,挖掘种质资源潜力,扎实做好稳基地、调结构、优布局、强监管、抓质量、创品牌、促增收各项工作,有力推动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现代种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区级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主管主抓、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建立区级领导包抓乡镇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责任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采取“区级主导、乡镇主抓、企业主干、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完善考评体系,把现代种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乡镇、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确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考核,强力推进甘州区制种产业由制种大区向制种强区迈进。二强化政策机遇。抢抓全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按照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有效隔离、稳产高产的要求,建成适宜机械作业地块35万亩、智能管控作业地块25万亩,其中10公顷以上地块5万亩。积极地推进“五化”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生产规模化、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核心种源扩繁基地10万亩,田间管理标准化水平达100%,亩均节水160立方米以上,节肥提高30%。加快构建种子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176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生产服务,构建起“一条龙”全程服务网络。三是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制定扶持种业振兴行动若干措施、“十四五”制种大县发展规划等,以沙井镇、明永镇、甘浚镇等优势区域为核心,建成张掖国家玉米核心种源扩繁基地60万亩,占甘州区139万亩耕地的42%,甘州区杂交玉米生产面积超过10万亩的生产基地1个,面积超过5万亩的6个,占甘州区总制种面积的90%以上。扶持制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大做强,购置去雄、收获、加工等大型机械设备,制种机械化水平达到72.25%。扶持企业提高深加工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建成成套果穗、籽粒加工生产线条,甘州区加工产能达到5亿公斤。

  一是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全区坚持以项目实施为引领,完成《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2019-2021年总投资约8.67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7.9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3.39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82.46万亩),2015-2022年累计投资制种大县奖励资金1.55亿元,大多数都用在制种基地提升工程,有效改善了种子生产条件。快速推进种子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53亿元,支持甘州区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在巴吉滩建设占地4660亩,集玉米种子加工、仓储和交易、集散、转运为一体全球领先、全国一流的玉米种子加工产业园。二是持续培育壮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玉米种子企业47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1家,世界上的排名前5位的法国利马格兰等种业公司落户甘州。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25个、果穗烘干线条、加工包装线亿公斤以上。玉米种子加工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鲜果穗从田间立即进入加工厂,减少了农户晾晒环节,保证了种子质量.三是组建玉米制种产业联盟。甘州区玉米制种产业联盟由甘州区委、区政府主导,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农司参与,德农种业、天宇种业、隆平高科等21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4家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并参与筹建,于2021年12月31日组建成立,同步成立制种产业联盟功能型党委,通过强强联合、合理分工、整合资源,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建立“精品打市场、市场保订单、龙头结联盟、联盟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成立以来,开展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帮扶、种子产业园建设论证等会议5场次,制定下发百企帮百村工作倡议书1个,制定制种服务费收取行业管理制度1个,在基地落实、生产价格协商确定、隔离区设置补偿、种款兑付、评星定级、“张掖玉米种子”统一贴标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为张掖市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创建打赢种业翻身仗先行示范区贡献甘州力量。四是打造种源扩繁核心基地。结合“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的目标任务,加快高标准种子基地建设,着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引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优势基地合作共建,促进甘州区核心种源扩繁基地建设转型升级。在沙井镇、明永镇等优势制种基地,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田间气象监测站和土壤墒情监测站等现代智能设施,建成适合全程机械化、配套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的核心种源扩繁基地10万亩,为国家种源安全提供安全保证。

  一是着力提高良种繁育能力。以市农科院、河西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为载体,与省内外优势企业联合,提高种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甘州区先后培育国审玉米玉新品种陇研666、陇研558、金凯3号、金玉99等品种30个,培育省审玉米新品种金凯8号、高玉98、德玉126、德光128等系列玉米新品种180个,登记蔬菜品种100多个,引进培养技术人才600多名,制定行业技术标准16项,玉米等农作物完成品种更新换代,甘州区有12家种子企业建立了南繁基地和区域试验基地,开展科研育种、亲本扩繁、纯度鉴定和市场开发等工作,甘州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全力推动种业科学技术创新。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100亩,规划建设张掖国家玉米种子战略储备中心。以防灾备荒、稳定市场种子价格为目标,建设储藏能力10万吨的种子储备库,包含200吨/个钢板仓群和智能仓库共计500个,配套通风系统、粮情监测系统等辅助设施,同时配套建设玉米种子研发中心、检查中心、玉米种子展示中心、线上线下交易买卖平台和科研人才培育中心,提升区域种子基地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加大商业化品种市场化推广后补助力度,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加快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新品种。持续2年将扶持现代种业发展奖补政策写入区委1号文件,累计发放奖补资金达270多万元。三是凝心聚力攻克技术难题。结合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资金等,以补齐制种产业去雄、收获短板弱项,攻克关键环节为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国内外中小型去雄机2台,联合酒泉奥凯研发适宜甘州区小地块作业去雄机1台,开展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3万亩,以财政资金带动企业投入、社会投资、金融支持等方式,全方面提高甘州区机械化装备水平。有效解决用工高峰期人工工资过高的问题,以此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目的。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力推进中国张掖国际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集甘肃种子研究院和种质资源库等重要功能为一体的种子研发中心。引入登海种业、五谷种业等研发型企业,以工程化流水线式的创新育种模式作为基础,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独立的创新成果有机地融合在企业流程化育种中,建立“种业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科研机构(院校)的种业创新经济体”和开放、合作、共享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国内玉米种业高品质人才团队、研发机构、优势企业,围绕甘州区玉米繁育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问题,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研发成果利益共享共用,同时,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行动和普查工作,共征集种质资源83份,其为甘州区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挖掘“张掖玉米种子”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商业经济价值、品牌价值,主导加大主产区、主销区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张掖玉米种子”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严格按照《玉米单粒播种种子品质衡量准则》执行,推行《张掖精品玉米杂交种子质量规范》,努力将我区玉米种子发芽率和净度分别提高到95%和99.5%,比国家单粒播种品质衡量准则高出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推进玉米种子企业在甘州区完成就地加工、包装、销售,统一使用“张掖玉米种子”贴标,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提高甘州区玉米种子定价权。充分挖掘玉米制种副产物资源价值,提高副产品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率,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空间,力所能及、最大限度的把产值统在甘州。三是健张掖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优质基地向优势企业配置,今年为国内排名前十的5家种业企业、15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等47户经营业绩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落实基地67.4万亩,倒逼小型制种公司进行适度整合、重组,持续提升种子产业经营主体标准化水平。引导制种企业、基地、村社和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契约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主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玉米制种业的收入占50%以上。探索建立管服并重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严厉查处套牌侵权、私繁滥制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共同做靓“金张掖玉米种子”品牌。